2024/11/6 门窗幕墙网
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,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、生产力发展路径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,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。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将有力推动我国各行业,特别是建筑业等传统产业,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、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,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。
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
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,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,是在伴随大数据、信息网络、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颠覆性技术突破情势下应运而生的。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和管理创新,具体表现在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三个显著特征,最终目标是催生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。
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。劳动者是创新创造的主体,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。新质生产力中的劳动者不仅包括引领行业科技前沿、创新创造的领军科技人才,也包括具备多维知识结构、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的技能型人才。相对于传统生产力下的劳动者,其具备的科技素养和知识水平越深,把握智能和数字技术的能力手段越强,熟练掌握劳动资料推进生产力变革的作用就越大。
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。劳动资料是劳动者改造劳动对象的物质基础,是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关系性质的重要标志。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新材料等劳动资料的应用,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、更高效、更环保的新型生产工具,既包括数据信息、产业互联网、工业软件等非实体形态的生产工具,也包括建筑业塔吊机械、智能机器人等实体工具。劳动资料自身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越高,劳动者通过它提升的生产效率越显著,生产力跃升越明显。
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广阔平台。伴随科技进步,新需求新市场不断涌现,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数据信息等新型劳动对象,也大量出现在绿色低碳、数字智能等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业态中。这些新型劳动对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的“原料”,并驱动新的生产技术发展,极大提高生产效率,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进步提供无限可能。
建筑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
建筑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。近年来,行业发展面临市场需求不振、行业竞争加剧等局面。与此同时,行业技术水平不高、生产效率低下、建设成本攀升、资源浪费严重以及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凸显,成为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。
技术水平相对落后。随着社会进步,绿色环保、数据网络、人工智能等先进理念正加速融入现代生活。与之相对应,建筑业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发不足,在规划设计、生产组织、施工工艺、运维管理等方面并没能展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。具体来看,我国建筑业从业门槛较低,行业发展不均衡情况突出,不同企业间的实力水平参差不齐。传统的建筑施工工艺和人海战术施工,仍占据行业主导地位,绝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。
劳动生产率偏低。受制于当前建筑业的整体技术水平,国内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准。一是行业管理水平不高。建筑的项目决策、施工组织、过程管理仍依赖传统的管理者个人素质经验。二是先进的工法、智能机器人、智慧机具应用推广还在起步阶段。三是劳动者素质不高。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,地区流动性大,技能掌握不熟练不稳定。四是行业变革刚刚起步。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工业化量产、装配化吊装施工尚未全面推开。加之,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应用的广度深度不够。
建筑业发展面临挑战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,为建筑业带来了庞大的基础设施和住房市场需求;大量的人口流动和进城务工人员,又为建筑业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优质劳动力;宽松的政策环境和丰富低价的各类资源,为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,建筑业劳动力快速老化,更难奢求高素质的产业工人;加上城镇化进程放缓带来的住房需求变化,使得建筑业发展面临着挑战。
行业转型步伐缓慢。我国有建筑业企业15.8万余家,从业人员达五千余万。在市场需求变化、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企业经营压力显著加大,大部分企业难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创新技术工艺,推动行业发展。一些头部企业既要与同行竞争,还要扛起创新引领和带动行业转型发展的重任,压力较大。与此同时,一方面,社会强调建筑业要践行绿色低碳等先进理念,但经济指标上并没有留出激励科技创新的空间。从成本意识考虑,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、新工艺的自觉主动性不足;另一方面,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也需要一个过程,并且要持续投入,久久为功。
新质生产力赋能建筑业发展需坚持的原则
一要坚持统筹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建筑业的关系。新质生产力,是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聚焦提质增效、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三个方面,赋能产业体系以先进技术特性,最终实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一目标。这表明,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不是非此即彼的“敌对”关系,而是相互依存、相互关联、相互促进、相得益彰的彼此成就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脱钩或放弃建筑业等传统产业,关键是聚焦“创新”做好文章,一手抓传统产业的升级,积极促进产业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一手抓科技和人才创新,培育发展新业态。既育新枝栽新苗,也让老树发新芽,让建筑业平稳有序地高质量发展。
二要坚持先立后破。“立”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,“破”是建筑业变革的前提。要以“立”引领传统生产力的前进方向,以“破”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。在培育和推进新兴业态的同时,兼顾传统生产力的平稳发展和过渡,形成更高效协调可持续的行业发展体系。
三要坚持从实际出发。建筑业在国内不同地域和细分领域,有不同的市场需求、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,对应的劳动力、劳动工具等生产要素资源不一。要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、产业基础、科研能力实际,因地制宜地运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,紧紧依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在政府引导下有序调节生产力要素的流动,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。
四要坚持有序渐进。新质生产力有一个逐步创新,累积量变实现质变的过程。需要把准方向、靶向发力,从全要素生产力入手,逐步替代效率低、资源消耗高的传统生产力。要循序渐进、久久为功。坚持稳中求进、平稳过渡,避免在发展时机不成熟或发展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,影响行业健康发展。
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
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,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要求我们把准行业发展大势,有计划、有组织地在技术创新、人才培育与管理体系配套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力。
首先,把握住行业发展的航向赛道,加快建筑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。我国建筑业在经历长期发展后,增量的新建市场正放缓脚步,存量市场的改造提升即将迎来春天,社会更加关注以城市更新为载体的智慧城市建设,聚焦打造更有温度、更宜居的住宅环境,以及更智慧的城市空间。在城市更新方面,要按照建设更加绿色低碳、品质长久、环境宜居的新时代好房子标准理念,进一步创新设计、建材、生产、运维等全过程技术标准,尽快实现从“住有所居”到“住有宜居”的跨越。在城市配套建设上,要推进城市管线管廊更加智慧韧性,城市生态更加美丽亲民,打造更加宜业宜居的社会环境。在传统生产方式升级上,要以智能建造为主线,加快智能建造标准的研究应用,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。
其次,牵住“科技创新”的牛鼻子,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培育。一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,聚焦数字技术、智能互联和绿色低碳等领域,改造提升建筑业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,创新在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市场营销、经营管理等全链条多元化技术应用,通过传统设备更新、工业升级、数字赋能、管理创新,推动生产力水平大幅跃升。二是紧盯创新重点推动新质生产力。在智能化方面,积极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建筑设计施工的个性化、高效化,采用无人机、机器人等设备提高施工的质量效率,采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设施设备的监测和运维服务。在绿色环保方面,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,积极研发新材料新工艺,并强化建筑材料再利用,降低建筑废弃物排放,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。三是以智能、绿色、数字等创新技术赋能产业新动能,引领产业新赛道新业态,并与传统建筑业智能化、绿色数字化转型升级相互促进、相互衔接。四是不断强化劳动者培养、引进、储备和使用管理,激发人才动能活力;以技术创新为引领,研发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;以数据创新为纽带,打通各要素间的壁垒,疏通产业链断点,赋能生产全流程环节,通过劳动者、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优化组合,激发生产力要素活力,推动产业发展变革。
第三,盯住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,加快人才培育和工作机制创新。要以教育为基础、创新为引领、人才为支撑,培养造就大批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劳动者。一是强化产教合作。在教育领域完善人工智能、数字技术与建筑业结合的交叉学科,鼓励跨学科人才培养,实现关键技术与人才培养的自给。与职业技校联手,完善技能认证和考核机制,对产业工人进行技能培训,强化对先进工艺和生产工具的熟练掌握程度。二是强化产研融合。加强与学校、科研机构横向协作,创新组织方式和体制机制,开展先进技术、设备与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的科技攻关,培育先进科技的领军人才队伍。三是强化机制建设。充分肯定科技、数据、信息等新兴生产要素的价值,充分肯定科技和经营管理人员在产业各环节的市场潜在价值,充分肯定产业工人熟练掌握先进技能后提升劳产率带来的价值提升,优化分配机制,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。
(作者:何海琦系北京建工集团党委常委、副总经理,刘李红系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