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4/1 门窗幕墙网
全球有机硅网4月1日讯:经历数十年的通缩后,美国商品价格正在上涨,据悉在售的各类硅制品平均售价上涨10-15%。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恐将加剧巨大的通胀挑战:在这些新关税落地之前,日常用品价格长期下跌的趋势就已经接近尾声。大多数时候,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会逐渐上涨。但在疫情暴发前的20年里,美国普通消费者购买的一篮子实物商品的价格一分钱也没涨。
日前,阻燃硅橡胶关键原材料“三氧化二锑”等阻燃剂的价格居高不下,改性硅橡胶厂家实在是没法降低成本了,只能以“涨价”的形式传递成本压力,消息人士透露:上周陶氏化学已知会大户,因为关键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,再加上供应链和政策环境压力大,成本实在降不下来,将对阻燃硅橡胶材料产品价格上调1000+元/吨。信越也表示,由于阻燃原材料成本持续攀升,自4月初起,对部分产品或合同范围内的阻燃硅橡胶产品价格进行上调,涨幅没有透露,此次涨价主要受阻燃原材料成本增长迅猛的影响。
DMC大厂股价3月大涨30%!3月生胶市场呈现单边上行走势,价格与DMC保持联动攀升。截至4月1日,生胶主流报价已推涨至15500元/吨起,月内累计涨幅达8.4%。从供需结构分析:上游单体厂持续扩大减产规模,生胶装置同步跟进,行业开工率较上月下降5-7个百分点。目前生产企业库存维持安全边际,主要得益于:1)前期订单交付率超90%;2)装置柔性化生产调节能力增强;3)原料DMC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7天以内。龙头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持续虹吸订单,市场份额集中度提升至35%以上。但中小厂商通过差异化策略维持竞争力,具体表现为:1)建立区域仓储中心,交货周期压缩至48小时内;2)对核心客户执行阶梯返利政策,最高优惠幅度达3%。
业内人士分析认为:4月混炼胶环节面临成本传导压力,当前加工毛利已收窄至500元/吨警戒线。据下游制品企业调研显示:原料库存储备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;价格敏感型客户开始采用"期货+现货"组合采购模式;若生胶突破16000元/吨关键位,或将触发混炼胶企业被动减产;值得注意的是,有机硅中间体D4/DMC的进出口价差倒挂现象持续,海外订单转移效应可能为二季度价格走势带来新的变量。建议关注4月中旬龙头企业年度检修计划及光伏级产品需求放量节奏。
2025年一季度的混炼胶市场呈现典型成本驱动型行情,原料端硅油、白炭黑等上游产品价格强势运行,对混炼胶形成刚性成本支撑。生产企业普遍采取"刚性采购+动态比价"复合采购策略,虽存在强烈成本传导诉求,但受制于终端需求复苏节奏滞后,价格传导受阻明显。截至4月1日,华南地区混炼胶主流报价维持在1.39-1.45万元/吨区间。供应端受清明节前备货窗口压缩影响,生产企业4月排产计划普遍下调10-15%;采购市场呈现阶段性观望特征,原定4月初的大规模采购计划延后至节后;据悉,行业月末集中进入收款周期,但终端硅制品企业账期已延长至45-60天(较2024年同期延长10-15天),全产业链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下降2.3个百分点。最新的产业报告显示:硅制品市场结构化特征持续:高增长领域:硅胶面垫(+18%)、高端坐垫(+22%)、母婴用品(+25%)、专业泳具(+15%)高毛利产品:电力绝缘制品(毛利率32-35%)、特种皮革(毛利率28-30%);承压领域:传统密封件(-5%)、基础工业配件(-8%)。
目前国内硅胶行业面临四大核心挑战:1.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,混炼胶制品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.8%;2.全产业链应收账款规模同比扩大23%,其中账期超90天的坏账风险占比升至12%;3.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投入占比仍低于3%(国际同业水平5-6%);4.品牌营销投入只有0.1%,远远低于全球品牌营销的平均值7%。